查看原文
其他

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关系辨析——以网络典型事件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袁华 沈正赋 新闻爱好者杂志
2024-12-16



【摘要】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在被高度赋能与赋效并热衷于新闻炒作的同时,一些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角色和功能却会出现缺席和失能的状况,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审视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亟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进行探讨。自媒体的新闻炒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判断,如果要阻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设性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炒作;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网络给广大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声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表达机会,这是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其给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人类社会真正践行和实现“以人为本”“以受众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理念。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少数自媒体及其一些所谓的网络“喷子”却大肆利用这些平台,趁机任性和随意发表纯属个人的、带有理解与认知偏见的意见和观点,或者妄议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或者把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炒作成社会热点乃至网络公共事件,一时间让网络空间弥漫和充斥着一些非理性、无事生非、制造网曝、侵犯隐私等类似的话语和不法行为,严重的还会给国家的内政外交、治国理政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和干扰因素。

我们不妨审视一下,大众期待的主流新闻媒体的身影和声音到底又在哪里呢?通过考察,不难发现,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在被高度赋能与赋效并热衷于新闻炒作的同时,一些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角色和功能却会出现缺席和失能的状况,那么,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审视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亟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进行探讨。本文拟以网络典型事件报道为例,对这一敏感而棘手的问题进行一番考察与阐释。

一、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新闻舆论的偏向和带节奏

热衷于话题炒作似乎是自媒体的一种天然属性,更是自媒体区别于主流新闻媒体的一大主要特征。由于主流媒体向来对话题炒作不感兴趣,也无意于从事和介入新闻炒作,从而使得这一信息或新闻传播空间就被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找到缝隙与可乘之机,同时也因新闻或新闻传播空挡的存在而给新闻传播留下了不应有的隐忧和隐患。

2023年4月间,网络空间上围绕越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会见的现场是否摆放两国国旗或党旗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各种无知、无理和无礼的猜疑与非议接踵而至,不一而足,一些自媒体尤为活跃,在此事件中纷纷唱起了主角,猜测与谣言在网络空间弥漫,让广大受众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4月14日—1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越南,在越南总理范明政与布林肯会晤的现场,只悬挂着越南一方的国旗,而没有悬挂美国一方的国旗。一家网络账号为“3号防务视野”的自媒体,在4月17日发表题为《越南总理会见布林肯,用“不挂美国国旗”的细节,让中国放了心》的文章中称:“咋回事,美国国旗哪去了?向来只有美国总统给别国领导人难堪的时候,啥时候轮到美国自己受这种气了?西方媒体纷纷认为,这是对美国的侮辱。”“因此,布林肯此次访问没能达成美越联合声明,实属意料之中”。

同一天,一家网络账号为“千钧堂”的自媒体,在其刊发的题为《布林肯与越方会晤时,身后未见美国国旗,中方:挑拨离间不得人心》的文章中称:“越方的这一举动,让美国国内十分不满,而为了掩饰尴尬,西方媒体在报道相关消息时,甚至还剪去了国旗背景。”“在如此高规格的外交场合,要说越方忘记了此事,或者没有相应的国旗摆放,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越方此举很可能是有意为之,至于其为何选择‘冷待’布林肯,恐怕与布林肯此行的目的有关”。

也是在同一天,一家网络账号为“围栏里看世界”的自媒体,在其刊发的题为《越总理会见布林肯居然没挂美国国旗 低级错误吗?》的文章中称:“这种基本外交规范的失误,在越南这个日益发挥更大作用的制造大国来说,是绝不可能出现的。唯一的解释,只会是越南方面,故意安排了此次在美方一侧不放置国旗的处理。这在外交礼节上是表达一种明确的不尊重与不欢迎的理念,说明越方对于此次美国务卿访越,其实是不欢迎的!”

4月20日,一家网络账号为“硬拳大卫视频”的自媒体,在其刊发的题为《布林肯访越遭遇尴尬一幕,现场只有越南国旗,没有放美国国旗》的文章中称:“在布林肯访越现场,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根据外交礼仪,两国会谈现场应摆放两国国旗。此举也被外界指责越南失礼。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可能在这种细节上失误,而是有意为之。至于原因,是因为美国想拉拢越南围堵中国,但越南并不愿意跟着美国走。”

那么,上述这些来自自媒体所作出的判断、观点和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是不是真的就像一些网友所说的,越南总理怠慢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种种无厘头的猜测和无端的猜疑?

殊不知,实际上这涉及一个国际外交的礼仪问题。在国际外交礼仪上,讲求的是对等关系原则。按照国际外交有关规定和惯例,上级与上级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下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接待和会晤上、在是否悬挂国旗或党旗上也是有所区别的。作为同一级别的元首之间就是对等的会晤或者会见,往往都是要悬挂两国国旗或党旗;而其他职务和元首之间,是拜会或者是元首的接见,级别不对等,一般只悬挂元首一方的国旗或党旗。同一级别的外长和外长之间的会晤也是对等的会晤,一般也都要悬挂两国国旗或党旗。

这里就有一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鲜活案例,诸如2023年2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组部部长张氏梅时,会场也都只悬挂作为元首一方的国旗和党旗。2023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人民大会堂同张氏梅举行会谈,会场也都悬挂了两国国旗或党旗。

可见,这些就是国际外交场合通行的礼仪、规则和规矩,上述行为都是属于在严格遵循这一游戏规则下正常履行的工作范畴,没有发生任何故意违规的异常现象,因此不应遭到各种主观恶意曲解和无理性的非议与责难。然而,网络空间上的一些自媒体却无视这些规则、规约和基本常识,动辄吐槽,肆意妄议,此举体现了一些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人对一些基本常识和游戏规则的无知、臆想、信口开河、盲目自嗨,不排除有故意带偏节奏、误导受众之嫌。

这些自媒体的主办者和自办者可能就是网络中的一些所谓“大V”或“意见领袖”,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拥有众多的粉丝和一大批铁杆拥趸,常常在网络上呼风唤雨,制造舆情,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甚大。然而,他们往往习惯于主观先行,先声夺人,大造舆论,超越和违背常识,过度阐释与解读,故意挖坑埋雷,盲目自嗨,经常推出一些无稽之谈以骗取流量,造成民间舆情汹涌。有关网络监督和监管部门要对此高度警惕,加强管理,防止社会的正常舆论被他们带偏节奏,带进沟中,进而误导大众,给社会带来不应有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被舆论所裹挟与绑架的被动局面和外交风波,让国家外交部门和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背书,严重的还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从而在国际舆论界和外交场合给国家形象抹黑,让国家形象蒙羞。

由此可见,一些自媒体人、网民热衷于凭感情和意气用事,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他们的媒介素养亟待提升。笔者认为,其一,自由发声但不能随意和盲目地发声并表达个人不正确和不准确的观点。虽然每个人不一定能做到先知先觉、行行都懂、事事都明白,但也不能无知无觉、不懂装懂。认真考察、学习和了解是网络对外发声的前提和基础。其二,网络赋权不等于网民可以滥用手中的网络权力,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新闻还是信息传播都要忠于事实,学会用事实说话,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在说之前必须想清楚再说,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乱说一通,给事后处置留下隐患,带来不良传播后果。其三,自媒体和网民的媒介素养亟待提升。作为一名普通网民,究竟应该在网络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考虑和设计好,所说的话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匹配、相吻合,遇到跨专业的问题、自己不懂或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知识要做到谦虚谨慎,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和专家请教,而不是胡乱猜测。同时,由于媒介与其他场合有所区别,表达观点时态度和语言表述要尤为慎重,即使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虽然可以随时做撤回和删除处理,但是信息一旦发出,其所带来的辐射面和造成的影响面与影响力往往却难以估计,有时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和无法挽回的。因此,不断加强网络媒体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培养不可忽视。

二、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新闻的非常态化生成和演绎

何谓新闻?如果按照新闻价值要素来判断和衡量,一般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五要素。当然,一起事件如果具备含时新性在内的其中两个左右的新闻价值要素,就足以生成一则新闻,否则就属于常态化生活,而不构成真正的新闻。然而,无论如何比对、理解和判断,2023年五一期间发生在浙江横店影视城的婆孙“插队”事件,也不具备任何两个要素,因此就无法成为一起新闻生成的理由和条件。

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有两起新闻事件被迅速冲上热搜,一是“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一个是婆孙“插队”风波,两起事件都因新媒体舆论和舆情的渲染,使得大众尤其是网民对此津津乐道,大有不把它们炒成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不肯罢休之势。笔者认为,对于正处于成长中的自媒体来说,即使对“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现象再怎么宣传似乎都不为过,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并支持,但是对一对普通婆孙的“插队”事件却一味地进行大肆和疯狂炒作,尤其是舆论传播的逐渐偏向和言论观点的失焦,未免让人感到有失偏颇和不当,甚至有道德绑架裹挟与道德审判,以及违背法律法规之嫌疑。一些涉事地方的官方媒体,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也被相继卷入和陷入此次事件的是非评判与争论的泥淖之中。

4月30日,在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景点,一对来自四川的外婆与外孙女,因为在排队入场过程中插队,被排在她们后面的一名青年男性劝阻,惹得婆孙二人的不满和言语动怒,对着劝阻的青年男性一顿疾言厉色。尤其是出自她俩之口的几句非理性的话,如“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等,让一些人感到格外刺耳、反感和不可接受,其负面情绪的宣泄情境被个别网友在现场拍下并发送到网络上后,立即引起了网民的关注,由此引发了一场热议,网民对于婆孙两人插队的不文明行为大都持批评和谴责的态度。至于后续发生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和连续事件,既有其常态化的一面,也有非常态化的一面,尤其是非常态化的一番操作,从而让这件普通小事逐渐演变成一场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下面我们不妨从新闻的生成规律及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要素尝试性对此进行阐释。

我们梳理一下这起事件中属于常态化的几个事实:一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观光排队时插队、吵架。这纯属司空见惯的一件小事,在平时,恐怕在任何一个人员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发生插队和因插队而吵架的事情。即使是这起金华横店插队事件初期,由于婆孙二人现场发飙,说了一些过激和不理智的气话,或者说她们的表情和言语表达中显得过于嚣张和霸道,由于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起普遍事件,也都不会成为大众关注的新闻。二是事后插队当事人在网络上发文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偷换文字概念,把插队说成了“平移”,强调她们是被冤枉的,言语中表现得很无辜,还企图把责任和矛盾转移到景区的管理方及制止她俩插队的身后男子等,这些甚至带有狡辩、强词夺理的说辞和表现,认为自己“莫名其妙被扣帽子”,无论是否符合事实,都可以视为当事人的一种正常反应和应对策略,是当事人极力为自己的言行辩护而已,其实都正常不过,也都不能必然成为新闻。三是一些网民对此事以及当事人的网文观点和态度表示不满,并跟帖讨论、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也都属于再正常不过的“网言网语”现象,由于它不具备新闻产生的条件,任凭一些新媒体和自媒体再怎么炒作和鼓噪,这类事件也不大可能变成真正的新闻。

常态化现象或事件虽然本不是新闻反映的对象,但是这件事后来毕竟成了新闻,而且还成为热点新闻,到底又如何进行解释呢?笔者认为,这就可能与其他因素的参与和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和产生勾连了。

我们看到,这件事情在接下来的发展和推进中,有这样几个因素掺和进来,输入了相关新闻价值要素,助推了新闻的生成。

一是“网络大V”出面陈情、说理,岂料阐述事实有误,观点失当,惊现舆论“塌方”,带来网络上众人“围观”“起哄”效应,构成新的新闻由头。在这起事件中,作为知名新闻人物的《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前后在自媒体上发表了三篇网评文章,都是站在当事人一方为其行为辩护,如果一直都保持论据准确、理由充足,也不会激起网络上新的舆论焦点,问题出在胡锡进的第一篇评论上,他对婆孙“插队”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虽然是坚决反对的,但也怀疑了“插队”这一说法,也就是否认这一事实的客观存在,不料导致网民的不认同、不买账和怒怼,认为胡锡进此举是在不负责任的“和稀泥”。由于胡锡进是网红和“网络大V”,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大众的关注与热议,成为新的舆论“助燃剂”和“爆发点”,从而具备了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

二是涉事地方新媒体甩锅、“护犊”,警惕“地域黑”,却欲盖弥彰,引发新的一波舆情。问题的起因来自于“四川观察”。有人说,婆孙插队发飙事件,最早是由990多万粉丝的知名官方媒体“四川观察”报道的,话题也是由其而创建。“四川观察”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一款新闻资讯类新媒体,“四川观察”在报道中直接把婆孙二人定义为“金华母女”(母女系误传),还把视频中那名老人所说的“我们四川人不是好惹的”中的“四川人”三个字给删除了,被网民理解为撇清与当事人的地缘关系,故意遮蔽当事人的“四川人”身份,仅以事件发生地金华来指称,防止“地域黑”,谁知此“小心思”“小动作”却被细心的网民识破并揭发,从而引起新的舆论和舆情。

三是三家涉事地方新媒体下场“互撕”,引发言论交锋与观点对弈,引爆相关舆论与舆情。面对这种逃避受牵连的做法,浙江金华当地的知名新媒体“金华身边事”认为“四川观察”避重就轻,往金华脸上“抹黑”。虽然它只有100多万的粉丝,但也想要为自家城市发声,接连两次发声,还特意艾特了“四川观察”,要求其删除文章并澄清事实,给金华一个正面的道歉,而“四川观察”对此却不予理会,只是简单删除了部分内容,当起了“鸵鸟”,绝不提所谓的“道歉”。在其他新媒体平台仍在继续误导的情况下,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官媒、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打造的客户端“中国蓝新闻”,也参与进来声讨“四川观察”。一时间,三家涉事地方新媒体下场“互撕”,掀起了一场新媒体之间的舆论较量和舆情风波,让这起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陡然提升,其新闻价值显著提升,新闻“之火”越烧越旺。

四是婆孙二人的现场发飙情绪被制成多个表情包、讽刺漫画在网上热炒和疯传,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迅速蹭起热度,将带有这种特定内涵的婆孙形象和话语制成漫画式车贴、手机壳、T恤衫等,并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售卖,使得婆孙二人的肖像以新的形式迅速走红网络,她们的名誉权惨遭“网暴”和不法侵害,从而构成一起网络新闻传播现象,以及侵犯公民肖像权和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正是一些新媒体、自媒体和“网络大V”的参与和搅和,使得这起本来不具备任何新闻价值的一桩最普通不过的小事,竟然一跃成为2023年五一期间上演的、受人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之一。笔者认为,这其中不乏新媒体、自媒体非常态化加入和“网络大V”主观非恶意的神奇般“操作”,从而助力“新闻”的非常态化生成与不断演绎。自媒体这番操作和推波助澜,活生生把一起普通事件炒成网络社会热点,把一对普通婆孙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且随之出现了网络恶搞行为及其道德绑架与道德审判,使得这起事件在线上和线下轮番上演并且愈演愈烈,造成所引发的网络舆论局面一时难以收拾和恢复平静,尤其是给这对婆孙的现实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干扰。这大概就是自媒体“神器”的“神助攻”带来的一番“新闻炒作”式样与版本。对于这种网络炒作和恶搞行为及其引发的舆论舆情,国家有关网络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高度关注,必要时予以干预和制止,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出现连锁反应和不良社会反应,杜绝由此可能给社会造成的严重舆论误导后果。

三、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

自媒体的新闻炒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判断,如果要阻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设性功能与价值。那么,正视并处理好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新闻炒作及其实践

何谓新闻炒作?董天策认为:“‘新闻炒作’又称‘炒新闻’,尚未见确切的界定,大意谓新闻媒介对某一新闻事实、事件或题材一哄而上或反复报道,形成一时的新闻热点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李长锁等人认为:“新闻炒作或是对素材的新闻价值人为地夸大和拔高,或是主动参与‘制造’新闻,以获得受众和经济利益。”“所谓‘新闻炒作’就是新闻传媒有意通过与事实的新闻价值不相称的报道规模,对某些人和事所作的渲染式的报道”。陈力丹认为:“新闻商品有一种共同的质量问题即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真实的全面的信息,传媒或具体的记者、编辑的基本职责就是客观地报道事实,有意识地、有预谋地介入事实的发生和发展,是违背新闻职业规范的行为,因为这样做必然造成‘假事件’,人们想要了解的是传媒以外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而不是传媒参与制造的世界,新闻炒作有意强化事实的某一部分,遮蔽其他部分,这是造假行为。”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尤其是网络空间中由这几则网络新闻传播所引发和热炒的网络舆论甚嚣尘上。笔者认为,问题恐怕主要不在于该事件的受众关注度高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切,而在于该事件的真相被遮蔽,大众不明就里地被舆论误导,或者是看不清事实真相,被舆论摆弄得一头雾水,不知到底该如何理解和判断这些现象及其背后潜在的问题实质。我们看到,一贯具有真实性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权威主流媒体,其时的舆论却大多处于缺席、真空和边缘化的状态,很少及时站出来予以纠偏,以正视听,正本清源,不得不令人感到费解和不解。那么,大众期望和心目中的主流媒体此时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履行什么样的职责呢?

在“领导人会晤现场是否摆放两国国旗或党旗”的网络传播事件中,自始至终没有发现国内主流媒体参与对此事的纠正式、纠偏式的报道并及时进行舆论引导的努力痕迹和相应的行为措施,而是基本处于无视、沉默、缺席的状态,既没有主动报道以正视听,也没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扭转此信息在传播中的不准确和不真实的舆论格局,任凭自媒体在那里鼓噪和炒作,致使网络舆论环境出现舆论“一边倒”的尴尬局面。

(二)舆论引导及其实践

何谓舆论引导?所谓舆论引导,一般是指新闻媒体根据自己设置的议程或议题引导受众进行思考,或者是引导他们朝着什么方向去认识和理解新闻的一种方法。如果从舆论的角度来看就是,舆论引导者按照预期的引导方向,传播一定的观点与信息,并对舆论运行过程进行协调与平衡,影响被引导者的意见、态度和倾向。舆论引导一般是主流媒体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实施的一种人为干预行为,目标体现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舆论引导效果更多的是组织传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的一种体现,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和形式得以实现。有学者认为,舆论引导往往具有三个维度:一是利用传播规律,形成舆论的主导意见流;二是发挥舆论的正面价值导向,抑制负面效应;三是发挥舆论在公众社会心理与思想意识之间的中介作用,让引导内容内化为被引导者思想认知的一部分。假若在社会上发生了一件令人关注的重要新闻,可能由于“迷雾系数”的存在,大众一时难以弄清事实真相,那么就需要媒体及时进行澄清,必要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和谐与人心稳定的方向发展。这里就涉及媒体是否进行及时引导、引导是否得力有效等问题。笔者认为,“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传统和时代赋予的崭新命题,尤其是新媒体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舆论环境和各种干扰因素,主流媒体要善于站在时代潮头及时发声、发正确的声音,确保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

在“婆孙插队风波”网络传播事件中,虽然在事件发生的初期,主流媒体也基本没有介入此事件的传播和炒作中,但是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和网上舆论的大肆蔓延,以人民网为代表的新型主流媒体勇敢地站出来进行发声并开展积极的舆论引导,一方面对此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和违法现象与行为提出警醒和批评,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谨防被网络不良舆论所误导。我们发现,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人民网,不仅评论了这一插队事件,阐述了丑化肖像可能触碰的法律,而且认为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都应该受到谴责。谁知,话音一落,各大涉事电商平台纷纷将所有带有婆孙二人肖像、言论表情包和漫画的“插队”车贴、手机贴、T恤衫等,迅速做了下架处理。由此可见,主流媒体的积极干预和舆论引导是何其必要和有效,网上舆论和社会舆论也随之大幅回落、“降温”,以致逐渐走向平息。

按照“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要求,2023年3月10日以来,我国各级网信部门积极履责,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自媒体”账号。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等重点平台积极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依法依约处置“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截至5月22日,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66万余个,对外发布公告110余期,有力震慑了“自媒体”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从严打击了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自媒体”,尤其是严厉打击了部分“自媒体”在热点事件中借机造谣传谣、恶意炒作等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了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尤其是全面整治了蹭炒热点、博取流量和违规变现的“自媒体”。

(三)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方法与策略

在网络舆论场上,由于自媒体在舆论传播中具有非理性化趋势,主流媒体今后要善于采取应对策略,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舆论引导职责。结合上述对典型案例的解读,笔者认为,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可以考虑着重从以下几点发力:

第一,主流媒体要勇做“领头雁”,不能有所谓的“鸵鸟”心态,假装看不见,逃避棘手的现实问题,任凭网络谣言不负责任地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虚假信息泛滥成灾,要打破“沉默的螺旋”的传播理论假说魔咒,履行融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神圣职责。

第二,面对网络“喷子”的不良舆论和社会不良舆情,主流媒体要勇当“啄木鸟”,不回避矛盾,不惧风险,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于亮剑,进行精准化干预,实施“看得见”“有实效”的舆论监督。

第三,主流媒体出手干预不仅要善于做到稳、准、狠,击中要害和关键命门,还要迅速利用旗下的新媒体做到及时和快捷,勇于与自媒体拼抢时效,拉住自媒体疯狂的“缰绳”,把自媒体不良舆论截堵在狂奔的路上。

第四,主流媒体要勇于站在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出现的舆论舆情“风口”,开展积极的舆论引导,防患于未然,义无反顾地挺立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时代潮头,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主流媒体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诚如是,主流媒体就势必会在网络新闻事件传播中掌握话语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尽量避免或减少自媒体的新闻炒作现象,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因有所作为而有所起色,并斩获相应的成果,进而实现和满足社会大众,尤其是新媒体受众对主流媒体的角色期待与价值认同。

作者简介:袁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沈正赋,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袁华 沈正赋.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关系辨析——以网络典型事件报道为中心的考察[J].新闻爱好者,2023(9):28-33.


原文刊登于《新闻爱好者》2023年9期(总第549期)详见《新闻爱好者》2023年第9期杂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重庆维普等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杂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爱好者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